新闻中心 /News
在路上之普通人电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正确地工作”胜过“正确的工作”
在路上之普通人电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正确地工作”胜过“正确的工作”我有个朋友,毕业两三年后就再也不去参加同学会了。Why?因为经过这两三年时间,同学之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分化。
有的同学已获多次提升,成为独当一面的部门主管;有的同学生意蒸蒸日上,是个成功的小老板;其他同学虽然还是普通办事员,但各有各的精彩。唯独他换过多份工作,却一份也不满意,至今仍在求职。
我对于自己的工作,也并不满意,只是我没有朋友那么大的勇气,说辞职就辞职。直到我遇见《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这本书名很鸡汤的书,其实是反鸡汤的,是写给每一个职场人的醒脑剂。作者卡尔·纽波特,计算机科学博士和副教授,同时也是一位专注于研究如何深度学习、高效工作的畅销书作家和高人气博主。这本书既是他的研究成果,也是他本人工作实践的一个总结。
在书中,纽波特博士提出了关于职场的四个规则,分别是:(1)不要盲目追随;(2)工作需要有工匠思维;(3)有自主力的工作才幸福;(4)使命感让工作有意义。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四个规则。
一直以来,关于职业规划,我们听到的观点都是要坚持你的梦想和: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是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所在,然后找到一份与这种相匹配的职业。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说:“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这段话被很多人引为求职圣经。类似的话,我们还可以在很多名人嘴里听到。这种思维称之为“思维”。
与“思维”配套的是“勇气文化”。“勇气文化”的观点是,只要鼓起勇气、脱离预期的职业轨道,你就能找到梦寐以求的工作。
然而,纽波特博士在书中首先就拿乔布斯开刀了。他开门见山地写道:“‘追随自己的’这个建议很危险。”
这个观点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现在流行的成鸡汤。但纽波特博士这么说,当然是有依据的。因为,学生时代的乔布斯,对商业和电子都不怎么感兴趣,而是喜欢研究西方历史和舞蹈,还对东方神秘主义有所涉猎,并曾去洛斯拉图斯禅修中心进行修行。
设想一下,假如年轻时的乔布斯接受了成年后的自己的建议江南APP下载,追随自己的,只做自己热爱的工作,那么我们最可能看到的是洛斯阿图斯禅修中心多了一位广受欢迎的老师,但那个改变世界的苹果教主却绝不会出现。幸好他并没有听从这个建议。
所以毫无疑问,苹果公司的诞生并不是出于。事实上,尽管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坚持梦想最后获得成功的诱人案例,但在我们身边,更多的还是追随失败的例子。
书中有个例子,38岁的福伊尔放弃了自己在广告和营销方面的工作,决定尝试创业,开办了一家幼儿瑜伽培训机构。但是,没过多久她就陷入了困境,现在只能靠领取食物券维持生活。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光有和勇气,并不能保证获得好工作。要想获得一份好工作,需要有与好工作相匹配的职场资本,而不是。
1、职业不是人人都有的。2002年,加拿大心理学家罗伯特·瓦勒朗调查了539名大学生,结果发现:尽管有84%的人拥有,但其中96%都是某种爱好或兴趣,比如运动和艺术等,只有不到4%是与工作或教育相关的。所以,大多数人开始工作的时候,都是没有职业的。
2、职业的产生需要时间。耶鲁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艾米·瑞斯奈斯基的一项研究发现,最快乐、最有的员工,并不是那些将化为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做得足够久从而擅长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可见,职业需要时间的积累,并不是突然产生的。
3、职业是精通的副产品。一个熟练掌握了职业技能、干起工作来得心应手的人,在工作中往往会表现出成竹在胸、意气风发的样子,也就是职业。而一个在工作中磕磕巴巴、任何工作都完成不好的人,是不可能有工作的。是你把手头工作做好之后自然而然的产物。
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职业本来就不是天生的,不是先有再找工作,而应该是先有工作,再培养。把手头的工作做到最好,慢慢地精通技能,从里面找到一种成就感,这时候会伴随出现。靠着去做工作,即使有,也迟早会消耗光的;但是从工作中获得,就是源源不断的。
而假设让人们相信,某种有魔力的“正确”职业正等着他们,而且一旦找到了,他们就会立即认出来:那就是他们注定要做的工作。当然了,问题是,当他们没找到时,糟糕的事情就会随之而来,比如不断跳槽以及后果严重的自我怀疑。这就是思维的危险之处。
可能会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乔布斯分明就是一个对工作充满的人啊。一点都没错,但乔布斯是先从事了苹果公司的工作,然后才产生的。乔布斯的所谓“热爱”只是成功后的光环护体。
同样的例子还有马云。马云一开始的爱好和是英语,最早也是投身于与英语相关的行业。直到后来他无意中接触到互联网,才敏锐地抓住了机会。但他一开始做的也只是互联网黄页,四年之后才创立了阿里巴巴。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跟着走,寻找一份有的工作,而是要反过来,从工作中找到。那么该怎么做呢?这就要说到下面一条规则了。
思维是“爱一行,干一行”,认为这个世界上肯定有一份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只不过是现在还没有找到而已。
工匠思维正好相反,是“干一行,爱一行”,不管这份工作一开始是怎样的,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它变成好工作。
如果带着思维去求职,你会挑三拣四挑肥拣瘦,非要找到一份“配得上”自己的满意工作不可。成功率显然很低。
即使求职成功了,作为新人,一开始分配给你的任务多半是琐碎烦人的;而在公司中,新人很容易被人看低,最容易受到各种挫折。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
思维会让人觉得,这份工作并不是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于是不断地辞职江南APP下载、求职、再辞职……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毕业几年之后,别的同学已经成功了,他还在忙着找工作养活自己。
而工匠思维认为,好工作不是天生的,要靠自己来打造。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份好工作,那么你就要配得上这份好工作,“要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即使目前这份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好工作,但至少可以通过这份工作提升自己的技能,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找到真正的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说的其实是职场资本问题。根据供求理论,如果你想获得某些既稀缺又宝贵的东西,就需要提供同样稀缺而宝贵的东西作为交换。如果你想要有一份很棒的工作,你就需要提供很大一笔职场资本作为交换。
职场资本包括很多,金钱、权力、技能和等都是。金钱和权力就不用多说了,而后两种职场资本中,技能胜过。
我们都知道,美国签证拒签率很高。但有一位老太太,轻轻松松通过了签证。面签时,老太太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拿起剪刀和纸,三两下就剪出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出来。签证官目瞪口呆,当即就通过了。这就是技能的作用。
天生具备稀有而宝贵技能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人是普通人。单靠,无法让普通人优秀起来;只有工匠思维,才能造就你的核心竞争力。福伊尔之所以创业失败,就是因为有余,技能不足。
日本羽田国际机场清洁工新津春子,通过不断试验,熟练掌握了80多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能快速分析污渍产生的原因和组成成分,从而选择合适的清洁剂配方,硬是把打扫卫生做成了一门技术活。因为技能过硬,2016年她获得了日本“国宝级匠人”称号。
主管过超百部香港电影茶水部工作的杨容莲,能记清剧组每个人的口味,懂得在什么时候递上饮品、毛巾或盒饭,让演员以最舒服的状态投入工作。许多巨星都对她尊敬有加江南·APP(中国)官方网站 - ios/Android版下载。2018年,莲姐获得金像奖专业精神奖,成龙特意赶回香港为她颁奖,包括刘德华在内的所有明星起立为她鼓掌。
按照思维,清洁工、茶水工这肯定不是理想工作,早该辞职了。但春子和莲姐,却都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了不起的成就。这就是工匠思维的神奇之处。
工匠思维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职场资本家。那么,要如何利用工匠思维提高自己的职场资本呢?答案是刻意练习。
一是有一个明确的唯一目的。你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具体技能,这种技能需要要培养到什么样的“优秀”程度,都必须明确。然后,你就可以开始刻意练习了。如果不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根本无从练起。
二是要在自身能力的舒适区以外进行练习。刻意练习要求将自身能力拓展到舒适范围以外。如果你能举起100斤,你就要刻意练习举101斤。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突破自己。如果一直练习举100斤,那你永远只能举100斤。
三是要进行大量重复训练,然后不断接收反馈。虽然你开始举101斤了,但如果只举个三五天就不练了,是不会有什么大效果的江南APP下载。只有坚持重复练习,让你的身体达到承受101斤的程度,才是真的进步了。在练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接收反馈。如果你已经能够举起101斤了,还天天练习101斤,就是浪费时间。你就要根据反馈,改成举102斤。以此类推,你才能举起更高的重量。
如上所述,采用工匠思维,通过刻意练习,可以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从而更有机会获得一份好工作。
一份好工作有三个标准,就是创造力、影响力和自主力。好的工作,能让你发挥创造力、积累影响力,并最终获得自主力。
所谓自主力,就是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拥有发言权。这是在创建自己热爱的工作时需要靠职场资本来获取的最重要的特质之一。一份拥有自主力的工作非常有吸引力,想想吧,你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还有比这更好的嘛?
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现有生活的满足感,并希望保持现有状态的稳定心情。所以,通过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赋予人们更多的自主力,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投入程度以及满足感。
自主力可以由公司赋予。通过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赋予人们更多的自主力,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投入程度以及满足感。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以自主力为中心的公司,其发展速度是另外一半公司的4倍。
但是,由公司赋予的自主力,公司随时可以收回去。只有靠自己能力获得的自主力,才是最保险的。但在追求自主力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两个陷阱。
自主力陷阱一:资本薄弱。想获得自主力很容易,但要维持自主力就没那么容易了。它所反映的原则是:自主力若不以职场资本而取得,则不具备可持续性。所以,想要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自主力时,需要注意这个警告。
老板不会为你的理想买单,他们只会为你的职业技能买单,如果过分地追求自主力,却不注意在职业技能方面有所精进,也很容易失业。
我们锻炼足够强大的技能无非就是为了实现对自我的掌控,不再受工作所累。而当你技能不足时,是无法得到这种控制力的。
福伊尔辞职创业时,自主力是有了,但是她的技能很普通,职场资本过于薄弱,所以创业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很多不愿意再参加同学会的同学,也是这种情况。自媒体时代,想靠自己的笔杆子换取财务自由的也大有人在,但大多数人每个月的稿费都不够自己吃饭,为啥?写作技能不足呗。
自主力陷阱二:关键障碍。想要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自主力时需要注意的另一个警告。当你拥有足够的职场资本来获取对职业生涯的合理控制时,那么对于你的当前雇主来说,这个时候你的价值也已经足够大,以致要想方设法防止你做出改变。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当你的职场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去获得自主力时,同时肯定也会受到阻碍。比如,父母、朋友不理解你为什么放弃高薪稳定有权利的工作,反而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雇主也会想方设法阻止你离开,更多的薪资、更大的权力以及更高的威望,你是要职位还是自由?
那么,究竟该如何获得工作上的自主力呢?作者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财务可行性法则”。通俗一点讲,就是“要做有人愿意买单的事情”。
在决定是不是应该追求某项有吸引力的活动,从而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控制力时,你应该调查一下别人是不是愿意为之买单。如果愿意,那就继续追求;如果不愿意,那就维持现状。
如果你从事一份有自主力的工作,能够赚到钱,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那么可以去做;若是没办法赚到钱,那还是悠着点,别急着辞职,通过刻意练习继续增加自己的职场资本再说。
但是,只有自主力和幸福感的工作,会消磨你的动力,甚至会把你已经拥有的职场资本渐渐地消耗。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避免这种消耗,你需要找到工作的使命感。
什么是使命呢?在小说《庆余年》里,范闲经常引用“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句名言去问别人。其实,“我的人生应当怎样过”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你的使命所在。而工作,是为这个使命服务的。
拥有使命就是在事业上拥有一个起到统领作用的重心。拥有使命感会让工作变得有意义,你的人生有价值,同时使你快乐。
同样是熬夜,如果只是为了工作,为了给公司创造更多财富,可能会令人精疲力尽;但如果是为了某种使命感而熬夜,则可能让给你越熬夜越精神。比如那些抢险救灾时不眠不休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的身体会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旺盛。这就是拥有使命感的强大驱动力。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感受到自己事业的使命感,那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会到更加满足,而且能够承受住辛苦工作所带来的压力。使命感带来有价值的人生。
但是,找到使命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其艰难程度正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工作中试图逃避的。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工作的使命感。
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寻找使命感呢?你必须先到达某一个领域的前沿,只有在那里才能发现这些使命。拥有使命的前提,要有核心竞争力。等你满足这个前提条件了,有三个策略可以遵循。
很多时候,顺序会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先学走路,再学跑步,是正确的顺序。但如果还没学会走,就直接学跑,结果可想而知。想要找到真正的使命,你需要按顺序完成两件事情。
首先,你需要获取资本。假如跳过了这一步,那么你的结局可能是:满腔热情,却无用武之地。其次,你必须首先达到你所在工作领域的前沿,只有在那儿才能发现这些使命。与科学突破类似,好的职业使命也是一种创新,而这种创新存在于你所在工作领域的相邻可能之中。寻找使命感的过程是从相邻可能区间开始,这个说明找到使命之前并不是一步到位,需要经历过几个与你职业相关的相邻区间尝试。
“达到某一领域的前沿水平”,正是往“小处”想的举动,这需要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专注于很少的几个课题。然而,一旦达到了前沿并且在相邻可能中找到了一项使命,那么你必须以极大的热情去追求它,即往“大处”去做。
仅仅找到使命还不够,你还得搞清楚如何将之付诸实践,实现从“找到一项现实使命”到“成功将其变为现实”的跨越。
所谓“小赌”,是指为了让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化,运用小而具体的试探来获得实实在在的反馈,一旦发现可能就立刻全力投入。所以,“小赌”的规模都不大,完成一项所需的时间也不长。
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小赌”探索出一个可能不错的方向,并且从大量的小失误以及那些意义重大的小成功中汲取关键信息。不管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会获得重要的反馈来指导自己的下一步。
比如,对于喜剧演员来说,“小赌”也许就是给观众讲个笑话,然后看看他们笑不笑;而对纪录片制作人来说,它可能是制作一部纪录片的样片,然后看能否吸引到资金支持。
通过这些“小赌”,你可以围绕一项笼统的使命探索出具体的实现途径,从而找到最可能取得优秀成果的方法。
一项有使命感的工作,如果想要获得成功,除了按正确的顺序做事和小赌策略之外,还需要有引人注目法则。说白了,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关注你要做的事情。采用引人注目法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保护方言是一件充满使命感的事情。但在方言保护这件事上,比起一位语言学家来,由著名主持人汪涵来做,肯定更能吸引其他人的关注。
如果想在一个使命驱动型项目上获得成功,那么它应该在两个不同的方面是引人注目的。首先,它必须迫使接触过它的人向他人进行评论。在保护方言方面,以汪涵的影响力,大家肯定更乐意和其他人谈论。其次,它必须在一个有利于这种评论发生的场合启动。汪涵有自己主持的节目,并经常出现在各类节目中,电视节目就是最容易引起人们评论的场合。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吧。在书中,作者卡尔·纽波特沿着一条清晰的逻辑,提出关于人生和职场的4大规则,即不要盲目追随、工作要有工匠思维、有自主力的工作才幸福、使命感让工作有意义。
不要盲目追随,讲的是自我认识和努力方向的问题。作者告诉我们:“不要去追梦,与其追寻你的热情,还不如脚踏实地去专注发展自己的技能和核心竞争力。”只有掌握了稀缺而宝贵的技能,积累到了这些技能所产生的职场资本,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工作要有工匠思维,讲的是方问题。要找到好工作,你必须摒弃思维,运用工匠精神锻造自己的技能,通过刻意练习,让自己优秀起来。
有自主力的工作才幸福,讲的是职业幸福感的问题。要想找到职业幸福感,需要的不是什么完美的工作,而是以一个更好的方式来对待现有的工作,让自己拥有自主力。
使命感让工作有意义,讲得是职业可持续性问题。拥有自主力的职业,如果没有使命感,很容易让自己变得懈怠,温水煮青蛙,最后优势全失、前功尽弃。所以必须找到自己职业的使命感。
世界上没有天然正确的工作,如果有,也是通过“正确地工作”找到的。只有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现有的工作,正确地开展工作,利用每一份工作来积累你的职场资本,你才能把这份工作变成好工作,或者利用这份工作找到好工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