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江南APP官网我在印度学瑜伽的一个月都学到了什么
江南APP官网我在印度学瑜伽的一个月都学到了什么虽然我一直对印度没好感,但十年前读到《Eat Pray Love》,在我心里种下了一个种子,让我觉得此生一定会来一次印度。书的作者Liz在经历人生困境后去往意大利、印度、巴厘岛寻找自我,在印度的一个ashram里住了三个月,每天五点起床练习冥想,收获了很多人生感悟。巴厘岛和意大利踩点成功后,我准备把印度留到中年,或许在某个需要救赎的时刻。
27岁的我,因为种种原因刚好离开了上一份工作,想去旅行,又希望除了旅行之外还能学点东西,考虑了很流行的去巴黎学甜点、和去泰国学潜水,最后决定去印度学瑜伽。我断断续续练瑜伽有两年了,心想或许是时候对瑜伽来一次新的系统的认识,也是时候,去遇见我生命中必然会到来的印度。
我尝试邀请了很多朋友同行,但大家一听印度纷纷摇头,看了瑜伽学校严格的时间作息更是却步。有朋友担心我一个女生去印度太危险,给我推荐了国内的瑜伽游学团,在国内报团,跟团去印度的瑜伽学校学习,顺便再旅行一圈。其实这对于英文不好或是担心一个人太危险的人来说挺合适的,但我比较后发现直接从印度学校报名比较便宜,另外既然决定出国,想脱离和中国人抱团的环境,更有利于和自己相处。做了很多攻略后,选择了瑜伽圣城瑞诗凯诗的一所学校Rishikesh Yogpeeth,交了定金,办了签证,就这样在猪年春节后踏上了我的印度之行。
从香港转机后降落新德里机场,本来提前和学校邮件沟通了航班时间,但他们最后还是弄错了,导致我在机场外坐着等了两小时。但这个阴差阳错使得我可以和一位有趣的英国阿姨拼车。印度没有高速公路,从德里到瑞诗凯诗,颠簸的乡间小路我们开了十个小时,一路却并不无聊。
同行的阿姨叫Helen,和我妈妈同岁,充满活力,看上去也就三十多的样子。13年前离开自己marketing的工作,第一次来印度学瑜伽,后来在英国开了自己的瑜伽工作室。她说觉得自己和这里有某种联系,每年都会来两次瑞诗凯诗,在当地一所小学给女孩子们教生理卫生,同时也在印度进口优质羊绒。她说看到很多和她差不多年纪的印度妇女,基本已经放弃了人生,等着在家养老带孙子,而在她看来50岁的人生不过刚刚开始,还有几十年的时间等待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Helen请我吃了晚餐,知道我还没来得及换当地钱,还随手塞给我一把印度卢比,让我留着应急。抵达瑞城已是深夜,我们匆匆告别,忘了留下联系方式。我一直期待着某天在城里闲逛时能和她偶遇,但是没有。不过人生如此奇妙,之后的事谁又知道呢。
从瑞城市中心又开了二十分钟的崎岖山路,终于到达了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恒河边的学校,看上去像一个小村庄。我定的单人间,房间很简陋,累到不行的我倒下便睡。
五点闹钟准时响起,挣扎着起床,出门便是清晨茶饮的地方。一开门,天蒙蒙亮,四周都被山环绕,薄薄的云像一层纱,轻轻盖着还在沉睡中的山峦。我深吸一口气,空气很凉很新鲜。就这样,开始了我二十多年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这个班加上我有12个人,其中3个我还没来得及认识,就在第一天的课程结束后退学离开了,原因也无从知晓了。剩下的9个人陌生人,在接下来的三个礼拜里逐渐熟悉、彼此鼓励打气,变得越来越亲切。2个男生7个女生,除了来自中国的我,其他人分别来自法国、英国江南·APP(中国)官方网站 - ios/Android版下载、荷兰和日本。最小的日本男生21岁,最大的荷兰女生39岁,其他都和我年龄相仿。我很庆幸我没有参加中国的游学团,而是直接从学校报名,同学多样化,也可以和他们每一个人都互相了解。
学校位于深山里,与世隔绝,靠近恒河的一条小支流,因此格外寒冷。刚到的前三天,是我最想要放弃的时候。因为错误预估了印度二月的天气,去到之后发现带的衣物严重不足,还因为疲劳奔波得了重感冒,是同班日本男生雪中送炭的感冒药让我好了过来。后来发现不只是我,全班都带少了衣服,所有人都是一件外套穿了一个月。好在除了早晚比较冷,白天阳光总是特别充足江南·APP(中国)官方网站 - ios/Android版下载,在太阳底下就会觉得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大自然总是有种疗愈的力量。
除了寒冷,更加让人打退堂鼓的是小城市山里的基础设施实在不太好。本来网速就慢到不行,一下雨更是连着好几天停水停电断网,需要打水洗澡,与外界也完全失去联系。
一开始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都是抱怨不断,后来似乎也慢慢接受了现状,没有网络反而逼着我们这些离了手机就活不下去的现代人不得不坐到一起聊天,或是和自己相处。其实想想,也不一定是坏事。
严格规律的作息是瑜伽的基础,尽管这样的作息乍一看会觉得有点反人性,但其实一周过去就基本适应了,到后面不需要闹钟,靠生物钟也能在五点半自然醒来。这大概是我在高中毕业后,作息和一日三餐最规律的一个月,早睡早起,一整天都精力充沛,连午睡都不需要。
学校的课程结构我报名之前就有所了解,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很完美,甚至比想象中更为丰富。理论课上不仅有关于瑜伽的起源以及简单的解剖学,更多的是讨论哲学,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会在后面详细说。
还有晚上的satsang,它其实不算是课程,而是一个类似分享的座谈会,也是印度的传统。每天睡前我们全班会抱着枕头毯子,在教室里围坐成一圈,分享自己今天的心情或者任何想要跟大家讲的故事,没有老师或助教参与,完全由我们自己发挥。
每天都是轮流发言,哪怕只简单几句说说今天过得如何,大家也都会很认真地听。一开始轮到我说话总是有点紧张,也不知道该说些啥。后来慢慢熟络起来,大家也都渐渐敞开心扉。奥地利女生和我们分享了改变她人生的一次车祸,荷兰女生分享了她和她父亲从小就不太健康的关系,英国女生分享她环游世界遇到的种种趣事,法国女生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终于跟我们说起她和她刚分手的前男友……
夜深人静,我们听着一个个故事,有时候会引发大家的激烈讨论,有时候听完所有人都沉默不语。每天晚上的这一个小时,让我们从与他人的交流中重新审视自己,我想这也是瑜伽的一部分吧。
然后是饮食。瑞诗凯诗是印度,乃至全世界的瑜伽圣城,整座城市都是素食,学校里更是尽可能以vegan food为主。每天的食物很简单,也没啥花样,基本就是咖喱汤配上各种蔬菜、米饭和chapati(印度薄饼),加上无限量供应的绿茶,有时会有(不太好吃的)甜品,早餐会配上一些水果。
第一天看到这样的食物我简直眼前一黑,心想一天三餐吃一个月,我能活着回去吗。但人的生存能力总是比想象中要强大很多。前两周一切安好,水土不服发生在第三周,由于不适应饮食大家纷纷倒下了,几乎每一天都会有一两个小伙伴因为胃痛而缺课,无论国籍。
但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非常享受每天的用餐时间。客观来说是因为每天的体式练习之后都会超级饿,非常期待开饭。在餐厅我们没有固定的座位,几乎每次都会换一个同伴坐在身边,也就更多了和每一个人都聊天的机会。
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便自作主张,把餐厅挪到室外,晒着太阳聊着天,好像野餐的心情,简单的食物也变得美味。
瑜伽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从课程第一天就开始讨论的问题,直到最后一天老师也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如果要我用一句话回答的话,我想应该是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吧。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瑜伽就意味着摆出各种高难度姿势,我曾经也有这样的误解。但如果只是这样,和体操又有什么区别?体式、呼吸、冥想,加起来才是瑜伽。
我们的印度体式老师练了几十年瑜伽,之前也在中国教了几年瑜伽。他跟我聊天说,中国人太急躁,总是连走还没会就想跑。很多人觉得用瑜伽砖、伸展带是示弱的表现,上了几节课就想挑战advanced的体式;或是在做瑜伽的时候,下意识去看周围的人做得如何,很拼命不想要输给别人。但其实瑜伽不是一项竞技运动,更多是自己与自己的相处。攀比谁做得好、谁的水平高,本身就违背了瑜伽的哲学。伸展带、瑜伽砖这些辅助工具是为了让你的身体在不受伤的前提下得到更好的舒展,学会利用它们也很重要。
所有的瑜伽体式都有它们的来源和对身体的benefit,如果不理解就盲目地跟着照片摆pose,没有任何意义。系统学习了瑜伽体式后,我现在觉得连原本看似最简单的下犬式、侧三角式,想要真正做对做好也很难。
另外,像我这样“断断续续”的练习其实不能算作真的练习江南APP官网。theres no break in Yoga,瑜伽里没有“休假”,需要坚持,更需要有意识地把瑜伽带到生活中。假如一天24小时只有一个小时的瑜伽课程中在做对的体式,而剩下的23小时都是错误的体式,其实也收效甚微。
除了体式,我更喜欢每天的哲学课。我们的哲学老师也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四十多岁的本地人。课的内容其实非常虚,从印度的某个古老寓言,聊到身边某个朋友的故事;从宇宙大爆炸,聊到人工智能……似乎连一个固定的主题也没有。但即使这样,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最叛逆最不爱上课的英国小哥都认认真真听课,参与讨论。我大学时也上过哲学课,但那时的人生经验还太少,现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在讨论这些很虚的东西的时候,好像有了更多感受。
印象很深的一次话题是关于和快乐。这个世界上有几种人,第一类是comfortably uncomfortable的人,大概是指物质上很富足但精神上并不快乐;同理,还有uncomfortably comfortable,例如很多印度的swami,过着流浪的生活,但精神上非常富足快乐。我们希望能够借助瑜伽,达到comfortably comfortable的状态,而仅仅物质的满足是不够的。其实我们身体真正需要的东西很少,大部分我们以为的需求,都是心理上的需求,也就是。学会如何区分需求和,是战胜的第一步。
哲学课上类似的话题还有很多,老师的讲述、同学们的讨论,都会给我提供很多看待问题的新思路。几乎每一节课上完,我都会有一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美好感受。
这应该要算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一个人去这么远的陌生国家旅行,也是第一次在旅行当地认识这么多朋友。回来之后我不停跟朋友们说,印度我是肯定还会回去的。印度给我留下这么美好的印象,我想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瑜伽班的这群朋友。
如开篇所说,虽然上的是瑜伽教师课程,但我其实并没有做瑜伽老师的打算,只是希望在单纯旅行之外还能获得别的东西,班里大部分同学也都和我一样,也都是第一次来印度。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因为瑜伽这个共同的爱好而聚在一起,7x24小时地呆在同一个地方,既陌生又熟悉。
除了学校的学习,每周末还会有一次学校安排的外出郊游,例如一起去看恒河夜祭、去寺庙、去划船,或是去镇上闲逛。和新朋友们一起学习、探索、拥抱和分享旅行的新鲜感,一点都不会觉得孤单。
我非常喜欢我们这个多样化的班级,同学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还在上学的大学生,有欧洲农场主,有私人教练、、伐木工人、五星酒店服务员、自由摄影师和青旅老板。他们做的都不是传统观点里的高薪高知职业,但他们都有很强大的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也有去看这个世界的能力。或许因为发达国家的健全福利让他们少了很多压力,自由选择自己生活方式似乎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也从来不会和别人攀比什么。
另一个法国女生刚结束在哥伦比亚两年的旅居生活,还没有想好下个目的地是哪里,印度只是她的中转站;
全班年龄最小的日本男生,从没有练过瑜伽,来印度只是想学英语,因为这里的费用比去加拿大和澳洲便宜。他英文不好,总是闹笑话,但班里没有任何人嘲笑他,也不会因为他英文不好就不和他说话。大家都觉得,如果没有他这个开心果,我们的学校生活都会变得不一样。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翻着我在印度的照片,有一种很想瞬间时光倒流的冲动。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印度和这个学校,遇到这样的老师同学非常幸运,发自内心感恩。
最后也简单介绍一下很多人关心的费用。学校的课程食宿是$1600(双人间)~ $1900(单人间)美金,淡季去印度的机票来回不到四千人民币,当地的物价大概和中国任何一个农村差不多。一个月加起来总的费用人民币一万出头,不过是一个入门奢侈品包的价格。买一个包的快乐或许能持续几个月,而这次旅行我获得的东西,大概会伴随我的一生。
如果还有关于此次印度瑜伽行的问题,欢迎给我留言哦。也很真诚地建议大家,如果有机会,出去看看吧。世界很大,人生有很多种活法,希望我们都保持好奇心,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种。